政策监管利好
2025-10-31 23:04
全球加密监管动态分化:美国政治博弈升级与亚洲合规挑战并存
全球加密监管动态分化:美国政治博弈升级,特朗普阵营或追责反加密官员;亚洲监管环境趋紧,中国项目方现信息清理现象;多国推进RWA专项立法,行业呼吁链上证券监管更新。
要点速览
- 美国加密监管政治化加剧,特朗普阵营或追责反加密官员
- 亚洲监管环境趋紧,中国项目方现信息清理现象
- 全球RWA监管框架分化,多国推进专项立法
- 行业呼吁链上证券监管更新,批评传统证券法不公
- 信任与合规成加密金融核心议题,技术自治与监管平衡引争议
一、全球加密监管框架动态
- 多国推进RWA专项监管,框架分化明显:美国正推进针对稳定币的GENIUS Act立法,英国则基于FSMA构建全面加密监管体系,阿联酋已开始为代币化房地产项目发放牌照,亚洲地区则侧重于走廊试点和反洗钱(AML)优先规则。这种差异化监管策略可能导致全球加密业务出现地域合规套利现象。 — via @alt_street_bets
- 传统证券监管体系受质疑,链上更新呼声强烈: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监管机构仍在使用针对纸质证券的规则监管加密资产,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批评者强调需要专门针对链上证券的监管框架,以适应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金融基础设施变革。 — via @_TomHoward
二、美国加密监管政治化加剧
- 特朗普阵营释放监管转向信号:政治评论员Eagleman公开呼吁特朗普政府若上台应追究“反加密军队头目”责任,矛头直指民主党籍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这一言论反映美国加密监管政策可能随政治周期出现剧烈摇摆,增加行业不确定性。 — via @cz_binance
- 证券法公平性质疑引发左翼关注:加密支持者发现向进步派解释加密价值的有效角度——现行证券法实质造成“仅百万富翁可投资早期项目”的不公局面,而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机会均诞生于早期阶段。这一论点正在改变部分左翼人士对加密行业的看法。 — via @haydenzadams
三、亚洲监管环境与市场反应
- 中国监管压力导致项目方信息清理:有内地办公团队的加密项目方出现主动清理微信聊天记录的现象,部分从业者要求合作方互删全部对话,这是行业首次出现此类极端信息安全措施,反映出中国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市场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 via @_FORAB
- 亚洲金融巨头推进加密业务试点:星展银行(DBS)宣布与高盛完成比特币和以太坊期权交易,显示传统金融机构正逐步将主流加密资产纳入衍生品交易体系。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负责人对比特币等稳定币明确表示不支持态度,反映亚洲区域内监管立场的显著差异。 — via @Cointelegraph
四、行业核心争议与合规挑战
- 代币性质界定争议持续:法律专家提出代币应仅代表网络所有权及收益权,而非公司股权或员工权益的代理品,兼具两者属性的代币应被归类为证券。以ETH为例,其持有者并不拥有ConsenSys公司的所有权,这一观点正在影响监管机构对代币分类的判断。 — via @milesjennings
- 区块链自治性与监管可行性冲突:业内普遍认为对完全自治的区块链协议进行监管在技术上不可行,强行监管将扼杀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这种技术特性与监管需求之间的根本矛盾,成为全球加密治理的最大挑战之一。 — via @jchervinsky
- 信任机制成加密金融第三支柱:在讨论金融基础设施时,行业往往忽视“信任”这一核心要素。有观点认为清晰的监管框架是建立信任的前提,而信任的本质是对系统持久性的信心,这一认知正在重塑行业对合规价值的理解。 — via @OpheliaBSnyder
五、行业安全与合规焦点
- 安全与合规并重成行业共识:随着监管压力增大,“安全与合规”已成为加密企业运营的核心考量。交易所和项目方普遍将合规建设提升至战略层面,反映行业从野蛮生长向成熟化转型的趋势。 — via @leochang_MEXC
- 比特币CSAM问题引发法律争议:有调查显示7名律师中5名认为比特币网络上的儿童性虐待材料(CSAM)传播构成实质性问题,这一技术中立性争议可能成为监管介入的新依据,值得行业关注。 — via @NickSzab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