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科技 未来
2025-05-25 00:00
AI与独立开发高价值信息精选速览
AI在编程辅助上模块级表现出色但系统级仍有局限性需提升工程能力与架构设计AI Agent未来可期但需完善反馈系统VibeCoding成果显著推荐多款AI效率工具自媒体自动化工作流兴起OpenAI...
AI与独立开发高价值信息精选速览 (2025年05月24日)
Hi,早上好!我是你的专属情报官。今天从128条信源中,为您整理如下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此外,期间您可在邮件末尾处添加我的创始人微信。
AI 辅助编程与工程实践
关于AI辅助编程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 AI编程的局限性: 使用 ClaudeCode(Claude 4)进行 Vibe Coding,成功创建了一个复杂的视频编辑器,但发现完全由 AI 开发的复杂系统几乎不可维护。即使 AI 能够反编译和重写代码,但修复 Bug 时,由于无法准确描述 Bug 和 AI 缺乏全局概念,导致难以维护 @dotey
- AI辅助编程的流程:
- 找到一个 Vue 开发的视频编辑器网站,下载编译好的 js 脚本。
- 使用 ClaudeCode 将脚本反编译成 VUE + TypeScript 代码。
- 继续使用 ClaudeCode,让它把 VUE 代码用 React 代码重写,使用 jotai 作为状态管理 @dotey
- 工程能力的重要性: 现阶段,模块级别(千行以内)的编程开发,AI 已经非常强了,但是涉及到系统层面,AI 还帮不上太多。对于普通程序员来说,不要再浪费时间去刷 leetcode 搞算法了,多提升系统设计能力和使用 AI 能力会更有前途 @dotey
- AI与架构设计: AI 的架构设计属于纸上谈兵,因为 AI 无法完整的理解背景信息,很多信息无法用语言、图片甚至视频来表达。需要一套完善的设置 for AI (https://x.com/ByteNeon/status/1926085778922242542)@dotey
- AI的工程能力: 工程能力是对整个项目的掌控能力,不仅仅是编程能力,涉及需求的理解、架构的设计、编码、测试、运维等方面。模块级别的 AI 足够胜任,但系统层面,模块一多 AI 就不行了,因为 AI 上下文窗口长度制约了 AI 从全局上理解、更新维护整个项目 @dotey
- AI与系统维护: 如果 AI 不能自己知道系统是否正确,就需要人去干预,那就无法让 AI 帮你“自动”维护 (https://x.com/fkysly/status/1926071949068771452) @dotey
- AI与模块化: 如果还是代码这种方式构建软件,并且 AI 上下文窗口不足够长,并且代码还需要维护,那么还是要模块化 (https://x.com/AriesYangMen/status/1926136108049461325) @dotey
- AI 代码的特点: AI 生成的代码更像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雕刻出来的。AI 写的代码相互交织,常常会从一个复杂的结构绕一圈回来完成某一个功能。就像藤蔓一样,除非修剪,或者在它生长的每一步,都仔细引导,否则会长成错综复杂,无法拆解的模样。Vibe Coding 的意义就在这里了 @beihuo
- Cursor 完成任务自动通知: 等 cursor 改代码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完成了,想价格 mcp ,让 cursor 完成任务后自动通知。配置好 mcp ,在 cursor rules 里增加一句:“每次你任务执行完成,调用 notify mcp 发送通知” @Allen_Xuxu
关于工程质量和架构设计的思考
- 工程质量保障: 保证工程质量靠测试远远不够,测试只是检验是不是稳定,还需要依赖架构设计:去转移复杂度让系统好维护,拆分模块让独立模块稳定起来再让整个系统稳定起来 (https://x.com/fkysly/status/1926074374437654825) @dotey
- 架构师的职责: 架构师的职责远不止是列出有几个系统,还需要满足原始需求、经济可行、能实施(能变成代码还能运行)、好维护 (https://x.com/ByteNeon/status/1926090179745284126) @dotey
- 软件工程与建筑工程: AI 之前,从刚有软件工程开始,软件工程就想学习建筑工程,把软件模块化标准化,但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以 web 前端为例,已经有相当多的标准化 UI 组件了,典型的比如 shadcn/ui,但依然难以仅仅靠模块化搭建复杂的系统 (https://x.com/hahagood/status/1926077295296389553) @dotey
- 工作流与低代码: 工作流、低代码做了好多年了,但结果也都看到了,Happy Path 很好,偏离一点就不行,几乎没有真正做成的。归根结底还是软件系统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模块之间的组合太多太复杂,模块大了无法灵活变化,要响应复杂的变化模块就要小,模块一小就导致组合太多,模块组合一多就不稳定不好维护 @dotey
关于AI Agent的思考
- AI Agent 的未来: 用 Agent 让 AI 有环境的感知能力和执行能力肯定是大方向,但是如何让 AI 清晰的知道结果存在问题,有个准确可靠的反馈系统,这方面还需要努力 (https://x.com/zhusenze_xyz/status/1926087165886296092) @dotey
- Copilot 的 Agent: 发现现在 Copilot 的 Agent 居然还能打开浏览器,然后在浏览器里继续检查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报错,然后继续修改 @noobnooc
Vibe Coding 与代码之道
- Vibe Coding 的成果: 使用 ClaudeCode (Claude 4)Vibe Coding 的成果,一个复杂的视频编辑器,有基本功能,能加入元素,能播放 @dotey
- 代码之道: Rick Rubin 结合老子的《道德经》和 Vibe Coding 的经验写了一本《代码之道》的书,Anthropic 合作用 Claude 4 写的代码搞了一个网页 (https://t.co/mvaP9iZtQK),这里访问 (https://x.com/AnthropicAI/status/1925926110283313243) @op7418
AI 工具与资源推荐
关于AI效率工具与插件
- ScreenSage: Mac 录屏软件 ScreenSage (https://t.co/KelJkIfi2x) 支持自动记录并显示快捷键了,功能包括支持各类控制键和组合键展示、自由定制样式、大小、位置、时间线调控、单独调整每个按键内容。评论“早鸟”或私信我,获取很香的早鸟优惠~ @s1ntone
- obsidian 插件:
- smart connections 这是一个 obsidian 本地 AI embeddings 插件,它会给你的知识库中的所有内容建立一个索引链接,随便打开一篇文章,它会在侧边栏列出有相关性的文章 (https://t.co/WC8ApmjeAd) @kiwiflysky
- obsidian-copilot 、obsidian-cannoli 然后连接本地 llm 让你可以直接跟你的知识库沟通,这种隐私性好,但是对机器性能要求高,速度慢 @kiwiflysky
- 免费AI工具: 通过 cursor、windsurf、trae 直接打开你的剪藏库,有什么想法直接问,trae 现在免费最合适干这活 @kiwiflysky
- Dessix: Dessix 支持了文生图能力,一句话就能实现各种模型的调用,涵盖了 Replicate 和 HuggingFace 两个平台的模型,使用时,不需要额外处理提示词,Dessix 会自动完成内容与配图的直连,保持心流的创造 (https://t.co/oe9TlkTsPh) @sootao
- 进群了解更多用法 (https://t.co/noX6mLYlMQ) @sootao
- Lovart: 设计师界的 Cursor,Lovart 才是垂直领域的真神,尝试了下在 Lovart 生成微信表情包,可以直接上平台提交了,操作很顺滑 @xiaokedada
关于自媒体自动化工具与教程
- 自媒体自动化工作流群: 最近自媒体自动化工作流特别火,建了个群,大家进群交流。自动化大大解放了像我这种不会做视频的人的生产力,进群交流,副业搞起来! (https://t.co/GuY5FPe4F3) @indiehackercase
- 扫码进群 (https://t.co/EFTFASRQoY) @indiehackercase
- Coze智能体: coze智能体创作者排行榜,其中第17位是关于读书视频的,大家可以去coze里搜搜看。其他也有不少是做自媒体需要用到的 @indiehackercase
- 爆款短视频自动化工作流教程:(http://pan.quark.cn/s/4ddf38bfb9ab) @indiehackercase
关于 OpenAI 和 Gemini 的最新动态
- OpenAI 数据换模型 API 额度: OpenAI 的「数据换模型 API 额度」基本完全开放了,根据账号等级,最低充值 5 美元,每天可获得 25 万至 100 万 Token 的高级模型额度,另外小模型的额度更高 (https://help.openai.com/en/articles/10306912-sharing-feedback-evaluation-and-fine-tuning-data-and-api-inputs-and-outputs-with-openai) @bluebird0605
- Gemini 思考模式文档: Gemini 思考模式文档更新 (https://docs.botgem.com/zh/gemini-thinking-mode.html) @gaodengming
- Gemini Pro 使用 Veo3: Gemini Pro 也可以体验 Veo 3了,不用买 Ultra,FLOW 里面 Veo 3 一条视频的消耗从150 积分变为 100 积分 (https://t.co/FFmaRCblgI) @op7418
- Gemini Pro 订阅也能用 Veo3: 提个醒,Gemini Pro 订阅现在也能用 Veo3 视频生成模型,不过只有 8 秒 (https://t.co/3iA4Y7XPpp) @bluebird0605
- Gemini AI 能力: Gemini 生成的网页预览的时候右下角这个功能神奇,可以为你生成的网页添加 Gemini AI 能力,比如昨天搞得这个 Claude 4 的网页就一键添加了一个AI总结功能,点击以后会调用 Gemini 总结网页内容 (https://t.co/GWQR5wSviF) @op7418
- Veo3 视频生成: 试用了 Google 新推出的 Veo3 视频生成模型,尝试给我的 Telegram AI BOT 皮皮鸡 ,生成一个广告宣传视频,没想到出来的效果居然如此惊艳 @luoleiorg
- Veo3中文提示词参考: 核心场景 (8秒完整流程) 风格: 现代科技感,3D渲染风格,明亮清晰的界面设计。分镜描述:0-2秒: 现代化监控中心,白灰色调的可爱机器人头戴橙黄色公鸡帽,平静的蓝色发光眼睛,坐在控制台前,面前8个浮动屏幕显示真实的Telegram聊天界面,包含用户头像、消息气泡、时间戳等完整UI元素;2-4秒: 右上角屏幕的Telegram聊天中出现垃圾信息,消息气泡边缘闪烁红色警告边框,旁边出现红色虫子图标和黄色感叹号,同时机器人的蓝色眼睛立即变为红色或橙色警告光芒,头部转向该屏幕;4-6秒: 机器人右手抬起,食指精确指向问题屏幕,被指向的屏幕整体高亮发光,红色虫子图标和感叹号逐渐消失,垃圾信息消息气泡淡化删除,机器人眼睛恢复蓝色;6-8秒: 左下角另一屏幕出现新的垃圾信息和警告图标,机器人眼睛再次变为红色警告状态,快速转头,左手指向该屏幕,屏幕中的bug图标和spam消息同时被消除,机器人眼睛恢复蓝色,所有屏幕正常 @luoleiorg
个人成长与经验分享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和信息处理
- 稍后读解决方案: 分享一下我目前的稍后(不)读的工作流程,已经接近我心目中终极的解决方案 @kiwiflysky
- 从用户角度看AI: 从用户角度来看,搜索、浏览器和文档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这是过去两年 AI 带给消费市场最大的变化 @bluebird0605
- 读书方法: 现在读书喜欢在读前先让 AI 导读一下 (https://t.co/aKt4lZRY4E) @randyloop
关于产品开发与推广的思考
- License 系统: 出海需要自建 License 系统的朋友可以关注开源服务 Keygen 和配套的管理 App KeygenGo @s1ntone
- KeygenGo 0.2.0: 新版本已经通过 Mac App Store 的审核并发布了。这个产品相当小众,主要面向 keygen 服务的用户。令人意外的是,过去几个月竟然有一些付费用户加入,其中还有一位选择了永久付费。这样一来,持续优化的动力更足了 (https://keygengo.5km.tech) @okooo5km
- 用户付费可能性: 用户付费可能性指数排名:1. 在公域付费了;2. 在公域,还没付费;3. 在私域,还没付费。免费资料引流的私域,也许不是资产,是负债,是最不可能为你付费的人的大合集 @dontbesilent12
关于独立开发与生活状态
- 逆风局翻盘: 中年逆风局翻盘必备三件套:一是过量睡眠,二是适量运动,三是少量咖啡因😉 @FreeTymeKiyan
- 航天创业: 11款火箭计划首飞,2025中国火箭爆发年 (https://b23.tv/22TaHo4),视频非常好,把中国目前民营航天情况讲得很清楚 @huhuhang
- 家庭氛围: 最近,这种新闻有点多,就业情况继续稳中向好,会传导更多负面情况到家庭氛围里面 @cellinlab
- 就业与诈骗: 刚说完,朋友在找工作的时候又差点被诈骗🥲 (https://t.co/eRUZnAaqdp) @cellinlab
- 赚钱的本质: 价值百万,赚钱取决于流量,流量取决于内容,内容取决于执行力,执行力取决于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取决相信规律,相信规律取决于自我弱化,自我弱化取决于自我反思,自我反思取决于痛苦经历 @tangpan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