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
2025-11-18 23:02
比特币市场周期信号失效,萨尔瓦多逆势增持1000枚;中美日地缘博弈升级,流动性危机逼近临界点
比特币传统市场周期指标集体失效,萨尔瓦多逆势增持1000枚BTC,持仓达7474枚。中美日地缘博弈升级,日本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中方强硬反制,但动武可能性较低。美国市场流动性接近临界点,纽约联储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应对回购市场压力。
要点速览
- 比特币传统市场周期指标集体失效,萨尔瓦多逆势增持1000枚BTC,持仓达7474枚
- 中美日地缘博弈升级,日本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中方强硬反制,但动武可能性较低
- 美国市场流动性接近临界点,纽约联储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应对回购市场压力
- 特朗普政府外交动作频频,沙特王储访美、对台6.99亿美元军售,重塑美国全球影响力
- 加密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机构投资者情绪低迷,但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一、加密货币市场动态与周期变革
- 比特币传统周期指标全面失效,市场进入未知阶段:比特币的四年周期模型、减半相关性、与美元指数(DXY)的负相关性、M2货币供应相关性以及黄金对冲属性均已失效,这对依赖历史数据的投资者造成极大困扰,但也为逆向投资者提供了买入机会。 — via @BitcoinArchive
- 萨尔瓦多逆势增持1000枚比特币,总持仓达7474枚:在市场低迷之际,萨尔瓦多政府宣布买入1090枚比特币,价值约1亿美元,将其比特币国库储备增加到7474枚。总统布克尔继续践行其比特币战略,在市场恐慌时"逢低买入"。 — via @BitcoinArchive, @cryptorand
- 比特币已从投机资产演变为"资本基础设施":随着CME比特币期货未平仓量稳定在60亿美元高位,Coinbase专业交易占比超七成,现货ETF每日吸金数亿美元,比特币正逐步成为可靠的抵押品,在衍生品、债券和信贷市场中自由流通,其原生安全模型的革命性影响开始显现。 — via @ZF_lab
- 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机构投资者对降息预期降温:传统CME芝商所数据显示,12月不降息概率已从一周前的37.6%飙升至57.7%,预测平台Polymarket上押注不降息的比例为53%,显示市场对美联储鸽派转向的预期大幅减弱,这进一步加剧了风险资产的抛售压力。 — via @_FORAB
二、中美日地缘政治博弈与区域安全
- 日本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中方强硬反制,动武可能性较低:日本自民党代理证调会长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延续安倍时期"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主张,意在赢得国内保守派支持并推动修宪。中方反应强硬,包括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抗议、军方警告、发出旅行安全警告及东海演习,但对比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时的反制措施,当前反应仍处于第一等级,主要以警告和划红线为主。 — via @qinbafrank
- 中国军内高层调整影响短期军事行动能力:尽管中国在第二岛链内的战力和武备已具备绝对优势,但去年至今年军内高层将领大换血,火箭军、东部战区、海军等对台对日前沿作战单位的最高将领均被更换,新指挥体系需要磨合期,这在短期内降低了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 via @qinbafrank
- 中美休战期双方专注"补短板",避免意外冲突:十月中美达成休战,双方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弥补各自短板,不愿因意外事件打断进程。特朗普政府当前重心在于重整财政和国力,而非在亚太地区与中国直接对抗,这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提供了空间。 — via @qinbafrank
- 中国可能采取"切香肠策略"扩大军事存在:借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国实现对台周边高压军事存在常态化的经验,此次事件后,中国海军可能在大隅、对马、津轻海峡实现常态化巡逻,逐步增强在东海和第一岛链的存在感。 — via @qinbafrank
三、美国经济与全球流动性危机
- 美国市场流动性接近临界点,纽约联储紧急应对:上周纽约联储突然召开未事先公开通知的紧急会议,与华尔街主要银行高管进行闭门磋商,焦点是回购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及如何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利用美联储的常设回购工具(SRF),显示金融系统正在面临严峻的流动性挑战。 — via @qinbafrank
- 美日利差收窄至2022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或引发市场动荡:由于日本通胀接近美国水平,而两国货币政策处于相反周期,美日利差快速收窄至2022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这通常会导致套息交易平仓和资金撤离,可能引发新一轮市场恐慌。 — via @kanazawa0x0
- 银行业面临生存危机,盈利能力崩溃与去杠杆压力并存:美国银行业正陷入"死亡螺旋":亏损不断升级的同时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去杠杆压力导致信贷需求减少,银行对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下降速度快于借款利率,净息差持续压缩,整个银行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 via @abcampbell
- 不同年龄段对经济看法分歧显著,影响消费与投资: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美国人大多认为经济"相当好",而18至49岁的多数美国人则认为经济"相当差"或"很差",这种代际认知差异可能导致消费模式分化和长期经济政策偏好的变化。 — via @chainyoda
四、特朗普政府外交与战略布局
- 特朗普为沙特王储举行隆重欢迎仪式,深化美沙关系: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访美,特朗普政府为其安排了包括抵达仪式、椭圆形办公室会谈、协议签署和盛大晚宴在内的全套高规格外交礼遇,这不仅是外交姿态,更是特朗普向世界发出的明确信号:美国将恢复与沙特的密切商业和战略关系。 — via @MarioNawfal
- 美国宣布对台6.99亿美元军售,强化台湾防御能力:美国陆军与雷神公司签署6.989亿美元合同,向台湾提供NASAMS导弹防御系统,这是保卫华盛顿特区的同款武器系统,预计2031年前完成交付,此举将显著提升台湾的防空能力,但可能加剧中美在台海的紧张关系。 — via @MarioNawfal
- 特朗普考虑与纽约新任市长会面,展现政治包容性:尽管与纽约新任市长、34岁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佐兰·曼达尼存在尖锐政治分歧,特朗普表示愿意与其会面"寻求解决方案",这一姿态意在展现其超越党派分歧的领导能力,争取中间选民支持。 — via @MarioNawfal
- 美国推动"关税红利支票"计划,为中期选举铺路:特朗普宣布计划在2026年年中发放2000美元"关税红利支票",此举旨在施压最高法院裁定关税合法,并为明年中期选举争取选民支持,即使一切顺利,该计划也需等到2026年第二季度才能实施。 — via @qinbafrank
五、加密市场基础设施与长期趋势
- DeFi应用收入首次超过其运营的协议,市场结构发生转变:随着比特币巩固其宏观资产地位,部分DeFi应用的收入首次超过它们所运营的底层协议,这一趋势预示着加密市场将出现类似黄金和MAG7股票的市场集中度提升,资金可能向头部应用和协议聚集。 — via @blockhiro
- 全球创业活动呈现中美两极分化,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当前全球真正拥有大量创业活动的国家只剩下美国和中国,世界其他国家既缺乏资金支持,创业项目也难以发展壮大,更多像是政府作秀式的业余爱好,这预示着未来世界财富可能进一步向中美集中。 — via @ezshine
- 熊市中的"静默建设":加密行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尽管市场情绪低迷,加密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在稳步推进,形成规模效应。资本和区块链技术的持续投入意味着行业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除非遭遇国家级别的全面打压,否则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 via @imsongshu
- 金融科技成为私募市场新宠,颠覆传统金融格局:在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私有公司名单中,金融科技公司占比显著增加,这些公司正在通过技术创新重塑支付、借贷、资产管理等传统金融领域,代表着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 via @gokulr

